雍和宫

  雍和宫位于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,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好的藏传佛教寺院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历史上,雍和宫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:康熙四十年(1701年)始建,初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、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,是雍、乾两代帝王的“在潜之居”;雍正三年(1725年),“府晋为宫”,升格为行宫;在清朝定都北京百年之际的乾隆九年(1744年),又“改宫为寺”,成为皇家御用寺院。

  雍和宫建筑群殿阁交错、气势恢宏、飞檐斗拱、精雕细琢,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美力作。寺院前端矗立三间四柱七楼式牌坊两座,三间四柱九楼式牌坊一座,昭泰门前铺设辇道,显尽皇家敕建气势。前部的七座建筑:昭泰门、钟楼、鼓楼、雍和门、雍和宫、讲经殿、密宗殿,呈现中国佛教寺院“七堂伽蓝”式标准布局。后部各殿逐级升高,象征佛陀世界的庄严吉祥。而大经堂法轮殿顶的“一大四小”五座藏式天窗,深含佛教“须弥山”被四大部洲簇拥环绕的寓意。讲经殿、密宗殿、时轮殿和药师殿“四大扎仓”的设立,标志着雍和宫是座藏传佛教的完整学府。最高建筑万佛阁及楼内耸立着的巨大“迈达拉佛”,寓意着“当来下生佛”与“兜率天宫”的圣境景象。御制《喇嘛说》碑,则将政府参与宗教事务管理的基本国策昭示天下,也奠定了雍和宫京都“首位皇家御用寺院”以及清政府“管理藏传佛教事务中心”的地位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雍和宫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。1950—1952年间,国家两次拨巨款对雍和宫进行全面修缮。1952—1954年间,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雍和宫视察,对僧人生活、寺院管理给予极大关怀。1961年3月,雍和宫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1981年2月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社会开放;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;1995年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挂牌成立。如今的雍和宫,融宗教活动场所、博物馆和旅游景点于一体,每天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信众。

  雍和宫庙管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与宗教政策,将信仰建设作为道场和教风建设的核心,高度重视僧团学修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,积极开展“四进”宗教场所活动,广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,倡导“三好”理念,建设“三境”寺院,在僧团管理、制度建设、文物保护、服务社会、对外交流等方面充分展示了首都佛教界窗口形象,为促进民族团结、宗教和睦、社会和谐和国际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通教寺